園林用農藥殘留檢測儀,散戶菜農施肥打藥全靠自己操作
增城區位于廣州市遠郊,是華南地區重要的蔬菜產區之一。記者通過走訪發現,當地的蔬菜種植主要有兩種模式:一種是大型蔬菜基地,給蔬菜打藥施肥全是公司化管理;另一種則是以個體菜農為主的散戶種植,分別散布在增城區的多個鄉鎮,這些散戶菜農給蔬菜打藥施肥全部是自己操作。
在位于石灘鎮白江村的散戶蔬菜種植區,記者遇見一名正在給蔬菜打藥的菜農,并目睹了這名菜農配制農藥的全部過程。只見他把好幾種農藥分別倒入塑料桶里進行混合。當其中一瓶農藥打開時,記者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。在這瓶農藥的包裝上,印著“毒死蜱”的字樣。
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形同虛設
這家市場的負責人最后承認,他們市場每天的蔬菜交易量高達上萬公斤,其中很多蔬菜在進入和流出市場的銷售過程中,的確沒有抽檢過農藥殘留。而安全檢測機構形同虛設的現象在廣東、山東、河北等地的一些經銷蔬菜的農產品市場里并非個例。“只有上面(要求)嚴了,下面就隨便檢查一下。”有市場工作人員如是說。
相關部門加強大規模基地的監測和檢測,當然是份內的工作,但“小而散”是我國蔬菜生產不可回避的現實。“用最嚴謹的標準、最嚴格的監管、最嚴厲的處罰、最嚴肅的問責,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,堅持產管并重,嚴把從農田到餐桌、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。”這既是黨和政府的要求,也是消費者的期待。
農藥擦了的危害極大,因此市場上要加大農殘檢測的力度,更鼓勵各單位用農藥殘留檢測儀每天抽檢,防止農殘超標,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。
輸入您的電話后,我們立刻給您回電